“浓浓的故乡情,甜甜的海河水……”
正如蒋大为所唱的《我是天津人》这首歌,海河对天津人来说,是对故乡一种寄托与情怀。它的蜿蜒绵长,狭窄多弯,让这座城市变得悠闲,也给天津人贴了一个“随和闲适”的标签。
海河两岸,古典和现代交相辉映,西方和东方的文化相融相合。海河像是一支画笔,简单又肆意地勾勒出天津,让它随心所欲地多元化起来。因此天津人的性格里,还带一分“肆意和潇洒”。
海河的历史故事,神话传奇载有许多,其中“八仙歇脚海河”是流传比较广的民间传说,源于元朝时无名氏杂剧《争玉板八仙过海》:传说天津曾是八仙歇脚的地方,当时此地荒无人烟,寸草不生,无水无粮,八仙经过此地,急于渡海,一个个汗流浃背,口渴难耐,于是让最强壮的汉钟离去寻找水源。
从天刚破晓到日沉西落,他怎么都找不见水源,一生气,抽出芭蕉扇扔在地上,便躺下睡觉了,一觉醒来突然身后凉飕飕的,扇子下竟多了个碗口大小的泉眼,原来是他的脑袋睡觉时重似大锤,恰好砸在了水脉上,形成了这样的水源,汉钟离喝饱了水,抬脚要走的时候,突然想到:这泉眼要好好保存,以免被风沙掩埋,以后说不定还有用处。
于是,他将芭蕉扇盖在上面,转身走了,久而久之,泉水慢慢上溢,顺着扇子流淌,渐渐形成了扇形河流,至今仍然没变。
夜里乘着游船走,会有种———浮生大梦三千场,灯影树影半点光的感觉。
傍晚,海河微微涨潮,潮水轻响,碰撞在石头上,温柔了岸边散步的人。怪不得诗人寇梦碧曾这样描写海河:七分水色二分灯,一分微月明。
海河起自金钢桥,水道蜿蜒,船拐弯前行时,游人总会对下一段水途产生一种神秘的好奇,像是与一切事物都在“山回路转,悄然相见”。
夜里人们可以去坐游船,船上游人是静的,只有风景是动的,不免有一种“人在画中游”的移步换景之感。
夜色渐浓,三尺明月就像要落在水里,船上的人聊着天,吹着风,听着解说员介绍一个个景点,从天津站码头开始,看一场灯火人间。
从码头到天津之眼,每座桥都有它的意义,正所谓——九河下梢天津卫,三道浮桥二道关。
随着夜幕渐深,水声拍打两岸,光映在水面上,或蓝或橙,给沉寂的夜晚多了一分清凉的色彩,游船一艘一艘的与人擦肩,像一种转瞬的缘分。
听着解说,一些原本念不出名字的桥,开始在脑海里产生了记忆,海河变得更有了故事感。
茶余饭后,就来海河走一走,钓鱼的渔夫,练武的青年人,放风筝的孩童……它们让海河灵动又充满生机,鱼儿戏水都变得轻悠悠。
海河有着闲适清雅的春,且让花瓣随水流。有着花红柳绿的夏,蝉鸣随着桨声划,捧着一本书,喝一杯下午茶。
有着古意盎然的秋,叶子落在海河里,游人在旁边看看落叶,看看它。
有着漫天冰雪的冬,将一年的记忆冰封在海底,让大海去欣赏它。
春夏秋冬,四季往复,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洗礼,海河永远年轻。